科学研究
学科方向介绍 |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筛选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分子靶标;采用转化医学思路研发精神类疾病及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试剂盒和肿瘤综合治疗药物,探索肿瘤治疗的新方法,提高肿瘤早期诊治水平,以期逐步实现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本学科平台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以临床或基础医学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为核心,通过多学科深入合作探讨,在凝练出明确的科学问题基础上,发展出了以下科研方向:①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②精神类疾病标志物筛选及其应激反应机制研究;③重大疾病标志物筛查;④疾病糖生物学研究:⑤纳米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特色与优势 特色与优势: 1: microRNA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和现代生物学技术,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消化、呼吸及泌尿生殖系统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筛选肿瘤治疗的分子靶标;应用microRNA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肿瘤综合治疗,探索肿瘤治疗的全新方法,从而提高肿瘤早期诊治水平,实现肿瘤在分子水平的诊断和治疗。 2:机体心理应激反应机制研究:心理应激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致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学科成功构建了单纯心理应激----恐惧声音心理应激模型,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该模型对应激鼠的行为学、机体免疫、学习记忆、雄性生殖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基于血清蛋白组学的肿瘤标志物筛查研究:基于血清蛋白组学技术筛查出恶性肿瘤患者特异表达的蛋白多肽作为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血清多肽标志物。自2008年起,本小组先后对肺癌、胃癌、肝癌、透明细胞肾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以及以孤独症为代表的精神疾病开展了血清标志物的筛查和鉴定工作,基于液体芯片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建立了肺癌及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实验室血液诊断模型,筛查出可用于临床肿瘤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群,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